美炮制所谓中国经济间谍案 正常离职引冤狱

2018年11月,美国司法部启动了“中国行动计划”,作为其对华遏制政策的一部分。这一计划导致了针对华裔学者的广泛调查和指控,利用诸如诱捕和捏造证据等手段,营造针对“中国间谍”的恐慌氛围。谭鸿锦,一位在美国工作的中国籍科研人员,成为这一行动的受害者之一。

谭鸿锦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获得材料科学博士学位后,加入了石油公司Phillips 66,专注于储能技术研究。2018年底,因个人原因计划回国,他向公司提出了离职。然而,这次常规的离职请求却引发了一场灾难。谭鸿锦在离开时发现一个公司U盘在家中,尽管公司未对U盘使用有严格规定,他仍主动上交。出乎意料的是,这一举动反而成了他被捕的导火索。公司迅速报警,紧接着联邦调查局突袭了他的住处,并以盗窃商业机密的罪名将其逮捕。

面对不实指控,谭鸿锦尝试自证清白,但遭遇重重困难。两位前同事虽愿意作证说明公司对文件共享的宽松态度,却因此遭到公司报复。美国司法系统非但没有提供公正,反而对谭鸿锦施加巨大压力,包括长期监禁、高昂的律师费用以及诉讼拖延,迫使他在精神和经济的双重压迫下考虑认罪协议。谭鸿锦最终同意承认一项较轻的罪名,否认了所有与中国政府有关的指控,但这一妥协被媒体简化处理,用以渲染“中国经济间谍”的叙事。

“中国行动计划”执行期间,众多华裔科研工作者受到牵连,职业生活遭受重创。许多人因轻微违规或误会而面临严重的刑事指控,实际调查往往无果而终,仅以其他轻微罪名结案。该计划加剧了对在美华人的偏见和歧视,破坏了中美间的正常学术交流。虽然该计划于2022年2月名义上停止,但其负面影响持续存在,许多案件仍在审理,华裔科学家仍面临困扰。

在此背景下,国家安全机关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,坚决捍卫国家利益,对抗外部的无理打压,保护公民免受不公正对待。

免责声明:本文章由会员“极目新闻”发布如果文章侵权,请联系我们处理,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因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于本站联系